農業農村部和財政部近期聯合印發《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“頭雁”項目實施方案》,自2022年起每年為每個縣培育10名左右“頭雁”,用5年時間培育一支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隊伍,帶動全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形成“雁陣”,夯實鄉村產業振興人才基礎。
任何事業,都需要實干才能成功。一支素質過硬、本領過硬、作風過硬的鄉村振興干部隊伍,是實現特色發展之路的關鍵。只有眼里有農村,心中有農民,才能在鄉村發展的主戰場,扎得下根腳,彎得下腰桿,流得下汗水,攻得下堡壘。才能成為像陳曉珍那樣始終將鄉村的發展放在心頭的貼心人,像張寶金那樣帶動鄉親們共同致富的領頭人。當每一個農村基層的干部都能立足于鄉村,奮斗在鄉村,才能真正將“鄉村振興”的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。
“火車跑得快,全靠車頭帶”。村兩委班子成員的工作能力,決定著一個村子的發展思路、前進方向、成就大小,他們也成為鄉村振興成敗的關鍵。培養一批有素質、有能力,能吃苦、能帶頭的村兩委班子隊伍,成為人才培養的重中之重。譬如,廣東省一些縣市區正在開展村干部培育、儲備工程,對一些愿意回鄉發展的青年大中專畢業生,將其吸收進村兩委班子,實現了鄉村發展的領頭作用。唯有持續落實“大學生村官”“三支一扶”“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”“東西部人才扶貧協作”“能人返鄉創業”等政策,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、退伍軍人和創業能人到鄉村工作和創業,使之成為鄉村發展的引導者、帶頭人,才能為鄉村振興提供“排頭引領”。
真心扎根基層,制度保障是關鍵。鄉村振興,人才先行,舞臺越寬廣,人才的需求也就越大。關鍵是,要讓人才能夠人在鄉村,心也在鄉村,志更在鄉村。要注重建立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“下得去、留得住、干得好、流得動”的長效機制,讓人才們“愿下來,又留得住,更干得久”。這也就需要我們打破人才制度的桎梏,營造多元的評價體系,營造鄉村干事創業的氛圍。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、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《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》,明確了到2025年,鄉村人才振興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將基本形成,從而也可以看出制度留人的重要性。多舉措、多元化解決人才工作生活難題,憑能力用人,以實績論功,才能讓人才安心留在鄉村干實事,成為農村科學發展、個人成功成才、鄉村振興攻堅克難的關鍵。
黨中央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,為實現農業強、農村美、農民富構建了宏偉藍圖,要實現這一偉大目標,人才是“三農”工作“壓艙石”。只要我們堅持在黨的領導下,在人才的培養、引進以及留駐的問題上一切從長計議,一切為了鄉村發展、農民富裕而奮斗,就一定會將鄉村振興的藍圖變為實景。
稿源:荊楚網
作者:鎮冰(荊州松滋)
責編:郭蕾